
作者: 日期:2025-10-16 09:29:54
2025 年 10 月 24 日,“第十届国家癌症中心结直肠癌学术会议・全国县域肿瘤防治中心联合体结直肠癌培训专题会议”在北京召开!届时,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解放军总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等国内知名三甲医院的专家,将与“你”“面对面” 讲解“国家级结直肠癌诊疗经验”,传递最前沿诊疗技术。
会前,针对县医院最关心的“2025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肠癌诊疗规范》与以前有哪些不同,县级医院如何及时获取并掌握应用新诊疗理念、前沿技术?”等问题,本平台采访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刘骞。
1、2025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肠癌诊疗规范》与以前有哪些不同?
作为执笔者之一,刘骞介绍了2025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肠癌诊疗规范》更新的五个要点。
一是精准医疗的深化:对于Ⅱ期结肠癌术后患者,利用ctDNA检测微小残留病灶(MRD)来指导辅助化疗的决策,避免不必要的化疗。
二是dMMR/MSI-H患者的免疫治疗:在结直肠癌的多个阶段(如局部进展期、出现肝转移等),对于dMMR/MSI-H(错配修复缺陷/微卫星高度不稳定)的患者,新辅助免疫治疗被推荐为重要选择,可实现肿瘤缩小甚至完全缓解。最新的2025版《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也强调,对于dMMR/MSI-H的患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推荐的治疗方案。
三是治疗策略的优化:对于部分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通过新辅助免疫治疗(若为dMMR/MSI-H型)或强化化疗方案,有望显著提高肿瘤缓解率,从而实现患者保肛意愿。
四是放疗与化疗方案的精细化:在直肠癌的同步放化疗中,推荐根据UGT1A1基因型来调整伊立替康的剂量,实现个体化给药,平衡疗效与毒性。
五是腹膜转移的综合治疗:以肿瘤细胞减灭术加腹腔热灌注化疗为核心的综合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全身治疗。
2、县级医院如何及时获取并掌握应用新诊疗理念、前沿技术?
刘骞认为,核心思路在于主动对接外部优质资源与强化内部学习消化能力双管齐下,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个策略来实现。
主动对接优质资源:是快速获取前沿技术的捷径,关键在于建立与上级医院、学术组织及数字平台的有效连接,共建紧密型医联体,这是目前被验证非常有效的方式。通过长期驻点开展门诊、手术带教和学术指导,使新技术能在县级医院快速落地。
积极参与指南解读与专业培训:国家级诊疗规范(如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标准)和权威学术机构发布的指南是技术应用的权威依据。建议密切关注这些指南的发布,并组织医护人员参加线上的官方解读会或专业学术平台举办的讲座,确保所学内容的规范性和前沿性。
充分利用远程医疗与数字平台:积极搭建或加入省级、国家级医院的远程会诊平台,这不仅能为复杂病例争取上级专家的意见,也是一个极佳的学习途径。关注并引入经过临床验证的AI辅助诊断工具,能在特定领域(如医学检验、病理诊断)为医生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
强化内部学习与应用:外部资源引入后,内部的消化和转化能力决定了技术能否真正“扎根”。
加强建立院内知识转化机制:将外部学习的新知识系统化地转化为本院的标准操作流程(SOP)。可以成立由骨干医师牵头的学习小组,负责将培训内容整理、分享,并监督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刘骞,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兼任中国抗癌协会结直肠肿瘤整合康复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肿瘤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国际保健交流促进会结直肠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医师分会腹腔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医师分会肿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结直肠疾病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医师委员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医师协会肿瘤专家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长期致力于结直肠外科及快速康复研究。
作为负责人承担包括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内的各级课题20余项。
执笔制订《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等30余部规范、指南、共识。作为第一或通讯作者在Advanced Science、Molecular Cancer等期刊发表SCI论文60余篇,作为编委参与国家“十四五”规划《外科学》教材编写。
荣获2013年度“中华儿女年度人物”,2021年度“国之名医卓越建树”奖等奖项。
会议议程


主办方充分考量县域参会者的实际需求,10 月 24 日将统一安排食宿,为县域医疗工作者减轻参会负担,助力其更专注于学习交流,高效汲取顶尖诊疗经验。
培训对象:
全国县域肿瘤防治中心联合体成员单位从事结直肠癌诊疗的骨干医生和相关临床医务工作者。
报名方式:
请于10 月 18 日前,扫描下面二维码提交报名,工作人员将根据报名情况发送确认通知,告知具体参会事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