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切换
2025年09月21日 星期日
登录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资讯

两年时间,安溪县医院如何把肿瘤防治中心打造成示范标杆?

作者: 日期:2025-09-17 11:30:57

安溪县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属戴云山脉向东南延伸部分,全县90%以上区域为山地、丘陵。县城地处凤城盆地,常驻人口50多万人,约占全县常驻人口的1/2。      

作为守护百万安溪人口健康的 “主力军”,安溪县医院以 “患者需求为导向”,通过深化内部管理改革、推进智慧医疗建设、加强与上级医院协作,构建起快速高效的发展模式。

预  防

2023.03.28,医院成立肿瘤防治中心      

2023年,安溪县医院紧扣国家卫健委 “依托县医院构建肿瘤防治、慢病管理等临床服务五大中心” 的政策导向,通过资源整合成立福建省首个县域肿瘤防治中心。

同年9月,医院指导13家基层分院成立肿瘤防治分中心,构建了医共体间高效联动的“县-乡”二级防治体系,为百姓提供全方位、全周期、无缝隙“防+筛+诊+治+管”一体化全流程的健康服务。      

“常说,发现一例早癌,挽救一条生命,幸福一个家庭,因此肿瘤防治的核心在于‘防’和‘筛’。”安溪县医院院长陈鑫坛一语见地。      

他强调,“防”的关键在于健康宣教,健康宣教能有效提升群众的健康意识,但内容要摒弃理论说教。      

为此,医院肿瘤防治中心充分发挥“县-乡”二级防治体系优势,通过制作大量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科普资料,借助电视台、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媒体平台进行全方位传播。

此外,中心携手分中心团队定期深入社区、学校、乡村、党建邻里中心等,针对当地高发肿瘤病种,用通俗易懂的方言结合实际案例,向百姓详细讲解肿瘤早期典型症状、生活中常见危险因素以及实用的预防方法。      

“刚开始去乡镇、村里宣教时,经常就只有三五个人、十来个人来听,但我们每次都认真布置场地,从头到尾把内容讲透,从来没断过。” 肿瘤防治中心护士长叶丽梅回忆道。 

宣教初期,不少居民带着误解——有人觉得他们是来搞传销的,还有村民干脆让村干部来打听:“你们搞宣传,给不给发鸡蛋、送米面这些礼物?”      

面对质疑,医护人员总是耐心解释:“我们今天来,一不送东西,二不搞收费,就是想实实在在给大家讲点有用的健康知识。比如平时怎么吃更健康、哪些坏习惯容易诱发大病、身体出现小毛病该怎么及时处理……这些听进去了,大家能少生病、少遭罪,家里也能少花冤枉钱,这才是最实在的好处啊!”      

误解渐渐消散,又有居民提出了顾虑:“天天讲肿瘤,会不会不吉利?”      

叶丽梅护士长笑着回应:“这就像过去大家一提‘肝炎’就害怕,觉得是治不好的绝症,可现在医学进步了,只要早筛查、规范治,就能控制得很好。肿瘤也一样,它不是什么‘忌讳’的事儿,就和胃炎、关节炎这些常见病一样,关键是我们要早了解、早预防。我们每次来宣教,哪怕只让大家记住‘少吃点腌菜、咸肉,能降低胃癌风险’这一句话,这趟就没白跑!”

自2018年底启动健康宣教工作以来,安溪县医院已坚持了7年之久。而健康知识要真正走进百姓心里、落到生活实处,恰恰需要这样日复一日、反复宣讲。

筛  查

早癌筛查能精准地发现潜藏的肿瘤病灶,此时进行规范治疗,不仅疗效更显著,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也能得到极大提升。      很多早筛项目很早就已经在开展,比如肺癌、胃肠道肿瘤、妇女“两癌”(乳腺癌、宫颈癌)等的筛查,但以前大多时候,没有系统的跟踪管理,筛查后的随访、干预环节存在“断点”,难以形成防治闭环。      

安溪县医院主动探索数字化防治路径,自主研发肿瘤智能筛查管理系统,通过系统对接院内检查平台,明确专属的管理内容和方式,将早癌筛查的“发现、评估、干预、随访”全环节纳入智能管理,为县域肿瘤防治装上“智慧大脑”。      

“系统就像‘全职管家’,能提前提醒我们哪些患者需要复查、哪些需要随访,再也不用靠人工记、纸质登了。” 肿瘤防治中心医护人员介绍。      

该系统依据临床指南为不同群体定制管理模板,以肺癌患者及肺结节高危人群为例,系统预设“每半年复查一次”的跟踪标准,通过智能化运作实现全流程自动提示。次日需做CT检查的患者,系统会清晰统计并主动发出提醒,当日及近期需随访的人员名单、随访重点内容也会同步呈现给医护人员,确保诊疗服务“不超时、不遗漏”。      

针对筛查报告的风险识别,系统更是筑起“智能防线”。系统中设置包含“肿瘤、占位、肿块、肿物、结节、Ca、MT、瘤、癌、病变”等20个关键词,可自动对患者检查信息进行智能检索与匹配。一旦发现检查结果中出现与关键词相关的描述(如“甲状腺结节,性质待查,不排除恶性可能”“宫颈回声异常,建议进一步排查”等),疑似肿瘤的患者信息便会即时弹出,形成专属的筛查窗口,实现疑似病例的“秒级识别”,让医护人员早发现、早介入。      

“筛查不是终点,精准干预才是关键。” 肿瘤防治中心护士长叶丽梅表示。      

依据系统弹出的疑似肿瘤患者信息,肿瘤防治中心的工作人员会第一时间开展分级判断与干预管理:对经评估确认无需干预的患者,直接从筛查窗口排除。      

对需干预的患者进一步细分为高风险与中风险两类——高风险人群安排专项影像学检查,实验室精准监测等针对性检查;中风险人群定期进行相关复查。      

若病情评估存在不确定性,则统一归为中风险范畴并推送给相关科室的医生进行再次诊断。      

为打通多科室协作通道,系统为全院医生配置专属登录账号,当工作人员将患者信息推送给医生后,医生便会登录查看,给出专业诊断,并在系统内回复。      

护士长叶丽梅讲解道,“在录入患者信息时,若难以区分其属于中风险还是高危,则需在系统内备注关键病情信息,医生登录后能快速把握重点,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是否需要干预。如需手术,医生可直接联系患者,或交由我们跟进对接,整个流程无缝衔接。”    筛查出的肿瘤高危人群按照要求做精准检查,需要手术的及时安排手术。      

对于需要复查的患者,系统会根据其既往检查时间、病情分级及诊疗方案,自动计算并记录下次复查的时间节点。当临近复查日时,系统会自动向负责随访的医护人员发出清晰提醒,并附带患者姓名、病种、上次检查结果等关键信息。      

同时,中心会通过短信、电话两种方式联系患者。电话联系时,系统与电话机直接联动,医护人员无需手动拨号,选择患者信息即可一键呼出;短信通知则采用批量模板,模板内容按照指南制定,确保信息专业、清晰。      

此外,今年医院还开展了为期数月的肺癌筛查工作,为群众提供免费低剂量CT检查服务。不少患者通过医院的免费筛查,发现早期病灶。      

“今年的筛查中,确诊的肺癌患者达二十多人。”陈鑫坛表示,随着数据的逐步统计,会印证主动筛查与管理的成效。

诊  治

肿瘤治疗的核心手段主要包括外科手术、化疗与放疗等。      

安溪县医院1996年就开始开展放射治疗,是全省首家开展此项工作的县级医院。经过将近30年的技术钻研与经验积累,医院的肿瘤放疗技术已达到相当成熟的水平。      

陈鑫坛说:“如果医院没有设立放疗科,部分医生往往缺乏放疗相关的诊疗思维,比如患者到外科就诊时,医生可能会直接选择手术治疗;但实际上,部分患者更适合‘先放疗再手术’的综合方案,或者需要进行术后放化疗。只有为患者制定更优的治疗方案,才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2021年,医院投入使用了新的直线加速器,这已是医院更换的第四代放疗设备了。硬件设备的更新与投入使用,为肿瘤诊疗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认为,“肿瘤诊疗具有显著的综合性,无论是诊断还是治疗环节都有较高要求。以胃肠道肿瘤诊断为例,既需要高端的内镜设备,又要有病理科作为支撑,也离不开医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高超的技术。”      

为此,安溪县医院在人才培养上制定了清晰的规划与具体举措:针对专科领域发展需求,瞄准国内最前沿的医学平台,有计划地选送医生前往进修深造,通过对接顶尖资源提升专科人才的专业能力。      

例如,为确保肿瘤科人才培养对接国内最高水平,医院将骨干医生送往全国知名的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等地进修。      

在人才引进方面,医院除了花大力气吸引优秀人才外,还采用柔性引进的方式,邀请省级大三甲医院的专家教授不定期来院查房、带教、手术、指导等。      

以放疗领域为例,医院与福建省该领域主委单位福建省肿瘤医院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对方每月都会安排专家不定期来院坐诊、带教,通过现场指导临床操作、解析疑难病例等方式,帮助本院医生提升放疗技术水平;医院还开通了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等医院相关专家的远程会诊平台,通过多元方式持续提升诊疗技术。      

一系列举措一方面有效提升了本院医生的专业水平;另一方面,针对经济条件较好、希望由大医院专家手术的患者,医院帮忙联系患者跟家属选择的专家到院给予手术。

对于留在本院的患者,医院整合内部肿瘤科、内科、外科、病理科、影像科等核心科室的优质资源,组建了多学科诊疗(MDT)团队,设立标准化的会诊流程与决策支持系统。      

MDT团队会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充分综合各学科的专业意见,制定个性化、精准化的诊疗方案。这种多学科协作模式,有效规避了单一学科诊疗的局限性,大幅提升了诊断的准确性,以及治疗的有效性。      

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跟踪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对于病情复杂或疑难的患者,必要时协助邀请上级医院的专家会诊,或转至上级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通过这种方式,让肿瘤患者在抗癌过程中得到了全方位支持和帮助,有效减轻患者的就医负担,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和就医体验感。

随  访

术后,尽管不少患者会返回医院进行随访复查,但普遍缺乏规范复诊,往往随心所欲安排时间。比如本应三个月或半年进行的复查,有些患者却拖延至一年甚至两年后才进行,此时肿瘤可能已发生转移或出现并发症,往往错失了最佳处理时机,为时已晚。     

相较于过去患者无规范复诊的情况,安溪县医院采用主动服务模式,变 “等待” 为 “行动”。      

例如,在患者术后的随访中,中心的工作人员会及时通过门诊、电话、短信等方式主动提醒其复诊时间,全程跟进落实。同时根据患者康复情况,提供饮食、运动指导以及心理关怀,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全方位提升生活质量。      

智能管理平台实时共享患者信息,医生能够随时掌握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截至2025年8月,中心管理人数16302人,其中纳入管理肿瘤患者9755人、中高风险人群6547人。      

在管理过程中,不断优化随访管理流程,截至2025年8月,完成随访3.8万余人次,患者随访率从管理前的30%大幅提升至84.5%。     

对于已纳入管理的肿瘤患者,复诊率从管理前的61%提升至管理后规范复诊率84%,规范管理率从管理前的38%提升至管理后的规范管理率62.4%。通过对高风险人群的密切监测和干预,以及对肿瘤患者的全周期精细管理,有效降低了肿瘤的发病率和复发率,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2024年,安溪县医院成为全国首批通过县域肿瘤防治中心评估的医院和首家县域肿瘤防治中心示范单位。

同年12月,被确立为县域肿瘤防治中心交流基地;2025年1月,医院自主研发的“肿瘤防治智能管理系统V2.0”成功获得国家版权局著作权认证。      

谈及肿瘤防治中心进一步发展时,陈鑫坛表示:“当前,我们在肿瘤防治工作中面临几方面重点任务。一是进一步提升肿瘤防治中心的整体水平,结合诊疗指南优化信息系统,精准贴合需求。再者就是推动与上级医院的信息互通:患者在省级医院做完手术后,相关数据能实时推送至医院的系统,便于中心及时将其纳入后续管理。”      

无论是提升中心整体水平的精准发力,还是推动信息互通的高效联动,亦或是激发百姓参与热情的耐心引导,安溪县医院肿瘤防治中心始终以 “预防、筛查、诊断、治疗、管理” 推动肿瘤防治中心的落地见效。接下来,中心将持续深耕肿瘤防治领域,构建更完善、更普惠的肿瘤防治体系,把更优质的防治服务送到百姓身边。